今天是印度人的丰收节Pongal
听说这一天印度人会用牛奶煮饭
我上网刷了很久才找到一个非常简单的食谱
材料和做法都很简单
我之前没吃过所以还不确定味道是否正确
但是这甜品还挺合我口味的
材料和做法都很简单
我之前没吃过所以还不确定味道是否正确
但是这甜品还挺合我口味的
从百度得来的印度丰收节Pongal的资料:
庞格尔节的正日子是1月14日,家家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煮甜牛奶米粥。早上日出之时,泰米尔人家家户户在门前支起火炉,将陶罐中的牛奶煮沸,当牛奶沸腾并溢出罐子的时候,大人孩子们一起高呼“'Pongal-o-Pongal”,并将新年的第一季稻米和糖撒入罐中。
“Pongal”在泰米尔语中的原意就是指“沸腾溢出”,人们通过这一仪式祈祷新的一年作物丰收、生活美满。煮好的米粥也叫Pongal,首先要盛出一份供奉给太阳神Surya,其余的由众人分食。
这一天也是泰米尔月——Thai的第一天,人们认为从这一天开始,太阳逐渐北归,自然万物开始复苏,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农民也可以稍作休息等待丰收的来临,所以这一天也被叫做“Surya Pongal”。除此之外,节日其余三天的庆典也各具特色。
第二天Bogi,是为了供奉掌管兴云布雨的神因陀罗(Indra),在这一天人们不论贫穷与富裕,都要沐浴更衣,一家人一起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把旧衣服和不要的破烂儿烧掉。
农民们还要举行仪式拜祭太阳和土地,给他们的犁和镰刀涂抹含有檀香的油脂,用这些农具来收割新年的第一季稻米。
第三天Mattu是谢牛日,人们感谢公牛帮助耕耘土地、母牛提供牛奶。这一天人们向牛行礼、给牛洗澡,在牛角上套上亮丽的套子,挂上漂亮的珠链和花环,并给牛吃甜米粥。这一天人们供奉的主神是象头神甘奈施(Ganesh)和女神帕尔瓦蒂(Parvati)。关于牛为什么要帮助人类耕地印度还有一个传说:湿婆神派他的坐骑——公牛巴萨瓦(Basava)去给人类传达神谕,要求人们每天用精油沐浴,每月吃一次饭;公牛在传达的时候弄反了,告诉人们要每天吃饭,每月沐浴一次。为了惩罚巴萨瓦,湿婆神将其贬入凡间,罚它为人类耕田,增加粮食产量,以满足人类每天吃饭的需求。
第四天叫Kanum,在这一天的早上,家中的妇女们不分老幼在庭院中集合,向太阳神供奉盛在芭蕉叶中的甜牛奶米粥和象征着生活甜蜜幸福的一束甘蔗,祈祷家中的男人们身体健康、家庭兴旺发达。祈祷结束后,妇女们要去沐浴。随后大家开始互相串门,走亲访友,晚辈向长辈行礼,而长辈会给晚辈钱或代币来保佑他们平安。
许多南印度人家还会在这一天把芭蕉叶盛着的甜米粥放在户外让鸟儿食用,来表达对神的膜拜。现在有些人家在平时家中遇到喜事或交好运的时候也会这样做,以感谢神灵的赐福。除了泰米尔纳德邦所在的南部印度,在整个印度以及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泰米尔人聚居区,人们也会在丰收的时候举行庆祝活动。
这甜品可以热吃或冷吃
但是我比较喜欢冷吃 冷吃不会觉得很甜 很好吃
米饭布丁(食谱来自盈盈的博客):
材料:
1 杯煮好的Basmati米饭 (如果用白米,就半杯白米洗净泡水20分钟)
1/3 杯糖 (不嗜甜可以减至 1/4 杯)
3-4只豆蔻籽 (Cardamom)敲开取籽
一小撮藏红花 大概20根左右 (我没放)
1大匙腰果(Cashew nut)稍微切碎
1-2茶匙葡萄干
5 杯牛奶 (2% 或全脂)
做法:
1)先把牛奶稍微加热,然后加入米饭/米,煮滚之后小火熬25-30分钟,成稀饭状态间中要不断的搅拌,因为牛奶是比较容易糊底的。
2)然后加入腰豆糖,豆蔻籽,再煮5分钟,熄火。加入葡萄干和3/4的藏红花,剩下的藏红花做装饰用。
3)米饭布丁可以热食,冷藏更好,风味更佳。如果做宴会的甜点还可以前一晚准备好,冷藏。
再来我做了一个印度小吃-vada
我第一次吃vada是马来同事从妈妈档子拿了几个来请我们吃
过后我才从另个一同事口中才知道vada是印度小吃
这么好吃的东西当然也要自己动手做 这样吃起来才会有无比的满足
Masala Vada (食谱来自河马妈妈厨房):
材料A:
300g 印度开遍黄豆/木豆(chana dal)
2条 青辣椒
2条 红辣椒
1粒 中型洋葱
半汤匙 大茴香
10片 咖哩叶 (尽量选老的,比较香)
材料B:
2汤匙 普通面粉
2茶匙 盐
做法:
1)将黄豆洗干净放进清水中浸泡7小时以上,沥干后放入搅拌器内搅烂,备用。
2)将其余材料A剁碎,加入豆泥和材料B拌匀。
3)舀出一汤匙,搓成球状,稍稍压扁,在放进热油炸至金黄色,取出,沥油即可。
半汤匙 大茴香
10片 咖哩叶 (尽量选老的,比较香)
材料B:
2汤匙 普通面粉
2茶匙 盐
做法:
1)将黄豆洗干净放进清水中浸泡7小时以上,沥干后放入搅拌器内搅烂,备用。
2)将其余材料A剁碎,加入豆泥和材料B拌匀。
3)舀出一汤匙,搓成球状,稍稍压扁,在放进热油炸至金黄色,取出,沥油即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